对这些老百姓散户最不公平的就是信息上的劣势,而不是他们不具有理性,当小道消息传到西双版纳的小山村里时,已经不知晚了多久,而且往往还是失真的,散户们往往就是这样被套牢了。
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这些学者或者因为他们水平太低,或者因为我理解能力太低。
当这一天来临,我相信中国老百姓不会向韩国人那样出于对自己政府的支持,把箱底的金首饰拿出来兑换韩币,支持政府挺过危机。用我的这个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的富裕国家都衡量一遍,我没有课题费作细致的统计,大致按经验估摸着举个例子,美国的国民财富中,大概科技原创力的贡献率在50%以上。对照以一个操盘国家经济的政府,它可以做什么呢? 前一段时期披露了一些股市的内幕交易,炒家了解内幕,知道一个公司利空,却蓄意放出利好消息,诱使散户高位接盘,或者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在知道即将公布的年报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抛售股票,类似这样的行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利,让人觉得大逆不道,有时被抓到证据也受到处罚,其实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相对于老百姓这些散户而言是最大的内幕信息交易者。我在下面的文章里将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朴素的逻辑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因为正是这些问题曾使我自己焦虑困惑: 1中国经济20年增长是奇迹么? 2如果当它是奇迹,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3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问题在哪里? 4如果有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为什么还能持续这么多年? 5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个被摧残了20年的国家增长20年有什么好奇怪——人性的极限反弹理论 很多人把中国改革开放来的持续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当成是一个奇迹?对此我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且这种增长越强劲,破坏性就越大,我看到一个03年的数据,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其中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至少最近几年没有看出改观的迹象。
理解庄家操纵股价的技巧就会对中国的经济走势更清晰的认识,一个庄家操盘无非以下几招有以下几招。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虽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的市场经济在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则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可以说,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宪法政治制度约束呈现刚性的过程。苏联的转轨道路生动地说明了这个结论,当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妄图通过人民授权的所谓现代西方政治合法性道路实现社会制度的转型时,事实上就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丧失了政治合法性,根本不具备继续领导苏联实行根本改革的可能。上述问题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同样是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经济转型就是要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框架,说到底也就是要让价格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器和经济信息传递的手段,与此相关的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鼓励和开放一切形式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经济转型,市场经济范式,基本框架回顾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还是西方国家开出的转轨药方华盛顿共识、渐进-制度观点、后华盛顿共识等理论观点。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2004年美国人均GDP是37610美元,中国人均GDP只有1100美元,差距约34倍。
从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来看,市场体系的演进是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发育的主要载体,放松市场管制培育市场机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个领域。离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明确的转型目标,中国的经济转型就必然陷入混乱和崩溃的状态。与此相适应,市场经济在制度安排上存在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前者涉及市场和国家的界限、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以及社会制度。这三大理论基础基本上代表了现代经济学对于市场经济理论所有可能的理论认识。
但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条成功经验或者说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不断强化的制度约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社会契约及制度形式的框架,即宪法政治。转轨国家的合法性危机证明,经济转型绝不仅仅是精英阶层的理性设计,更重要地是来自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和支持。让•马克•夸克认为,合法性是对统治权利的承认。市场经济的体制安排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理性建构和自发演进是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
参考文献:[1] 张建君:《改革、转轨和转型——基于转型经济学的划分》,《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10月27日[2] 参见李兴耕等主编:《当代国外经济学家论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3] S.M.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4] 参阅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5]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作者:张建君(1969-),男,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2]可以说,皮克尔所提出的转型经济中正常政治基本上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宪法政治则属于社会制度创新的问题。
人口在1794年即已达到约3.13亿,占世界9亿人口的1/3,是世界上名副其实最富的国家[4]。把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制度,还是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与社会制度相互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在转型经济问题研究上必须首先澄清的一个理论问题。
因此,才有叶利钦振臂一呼,夺取政权的可能性。伴随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和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中国经济转型分析的基本框架应该坚持转型目标明确、制度约束刚性、改革形式开放、以及阶段性推进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次,市场机制、国家干预、混合经济、福利社会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共识。其中西方经济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就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而言,可以概括为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前者的经典代表就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者的现代代表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ison)估算,1820年中国的GDP是以1992.12亿美元雄踞世界之最,占世界GDP总量的28.7%。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工业化革命领先的技术机遇,也与其长期国际殖民贸易掠夺的历史有关,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普遍的繁荣和富裕,世界富国仍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历史地看待中国经济转型的成绩和不足,有助于坚持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自主精神的发挥。
尤其要在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市场体系高端市场的转型中,体现管制和创新的灵活博弈的新体制。但体现社会制度的一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方向。
E-mail:zjjism@yahoo.com.cn 进入专题: 经济转型 。无论从市场经济的理论范式、还是市场经济的真实进程来看,市场机制、国家干预、混合经济、福利社会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共识。
三大理论范式的根本差别主要不在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而在社会制度上,由此而形成的信念差异显著地反映在对市场运行机制和经济制度的一般认识上。基于政权获得合法性的证明和政权保持,叶利钦经济改革的最优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激进改革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研究中,往往关注于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忽略了与转型相联系的政治合法性资源培育、特别是政权合法性的制度建设和合理转型。如果把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制度,那就真正是激进道路和渐进转型殊途同归了。首先,市场运行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框架,可以作不同层次的理解但具有共同的真理内核和运行规律。这在经济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个目标模式的确立,首先就要破除西方经济学理论所代表的市场经济范式教条。
市场运行机制是其中的核心框架,涉及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个基本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体制内力量的自发演进和体制外因素的改革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最基本的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指出:增长是经济渐进地、有效率地吸收新技术的结果。[5]中国的经济转型正是以这样的经济使命为背景,甚至中国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实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建构。
根据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相机抉择地安排好经济体制因素是关键环节。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受阻的重要原因就是封建制度割断了作为市场体系演进龙头的金融市场升级。
三、改革形式开放市场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简单商品经济和初级市场的培育,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达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内生力量自发演进和社会制度因素的束缚与规范相辅相成,不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也加速了市场经济理论范式的成熟和繁荣。这三大理论基础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国际投行正是看准了中国股市的这个最大软肋,因而才不惜违背自身的价值观念去诱导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卷土重来。当年的纳斯达克所炒作的仅仅是新经济这一虚无缥缈的概念,市场与上市公司并未发生重大与实质性改变。
国际投行研究机构与操作机构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国际投行间的联袂与默契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超一流的,在研究机构大肆公开唱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时,操作机构却一直悄悄地大举囤积楼盘。中国股市的这一轮牛市的形成与深化有着深厚的经济根源。
国际投行甚至公开宣称,香港已不再是市场经济,从今以后绝不再进入香港市场。这一年多来的股市走势,只是一个恢复性补涨过程,再加上中国正处在人民币升值、经济高速成长、股市进行新旧市场转换这样多重重大利好的叠加与复合作用过程中,中国股市为什么就不能比别的国家的股市涨得更快和更好呢?2001年1月,当纳斯达克市场在2000多点盘整时,市盈率就已经达到了400多倍,却很少看到哪个国际投行对股市泡沫加以抨击和指责,相反,正是在这些国际投行的联手推动下,纳斯达克股价指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被大幅度地直线推高,登上了5100多点的高位并且制造了850多倍市盈率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继而导致了市场的最终崩溃。
在中国经济的成长率为美国的3倍、中国股市的制度潜力刚刚发酵、静态市盈率40倍左右,并且已经出现了股指走高、市盈率走低的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国际投行却联袂唱空,在世界范围内营造中国股市的恐怖气氛,并给中国市场和管理层施加压力,其目的不能不让人怀疑。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而导致的人民币升值还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股市将成为整个社会大众分享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平台,成为中国走向更强大国家、建立更完善市场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主要舞台。